4月6日下午,湖北省黄冈市最新一批85家科技型企业,集体登岸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“科技板”。至此,被称为“四板”的武交中心,托管挂号企业抵达1700家,托管总股本1000.01亿股;挂牌交易企业977家,其中股份公司661家,“科技板”企业316家。
一天内85家企业同时挂牌,这在海内区域性股权市场并未几见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挂牌完成后,经济并不兴旺的黄冈市,其四板挂牌企业数量首次凌驾了省会都会武汉,位居湖北榜首。在武汉大学经济与治理学院教授、中国金融工程与危害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叶永刚看来,关于湖北四板而言,这一看似细小的变革,折射出的却是县域金融工程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样本意义。
武交中心董事长龚波在接受证券时报·莲花财经记者专访时体现,目前各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基本功效大同小异,主要包括未上市公司的股份确权挂号、股权流转、私募增资、分红派息、股份制革新等。而经过近几年的的生长,武交中心已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,并在普惠金融、拓宽融资渠道、对接县域金融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,中心正朝着综合金融效劳平台偏向生长。
四板的普惠金融情怀
和许多融资难的案例一样,从农村走出来的龚波,也看到过许多家乡企业难获资金支持而致生长滞后的困境。海内古板的金融体系只能效劳、供应少数优质企业,且对危害的厌恶水平较高。这一方面导致海内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比例占到八成以上、直接融资比例偏低;另一方面,作为市场主体,许多中小微企业会因规模太小、典质物缺乏等硬件因素而无法获得自身需要的融资支持。
在谈及武交中心相较其他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特点时,龚波将普惠金融效劳放在了第一条。普惠金融的看法来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,2005年由联合国最先提出,其基本寄义是:能有效、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效劳的金融体系。实际上就是让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地享受更多的金融效劳,支持实体经济生长。
“每一个市场加入主体都应拥有平等地获得金融效劳的时机。”龚波体现,“四板有一种使命感,想要为市场加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效劳。”黄冈市85家企业6日集体在四板挂牌,龚波认为,此举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区域性股权市场普惠金融功效的认同,同时也意味着普惠金融效劳模式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接待。
从武交中心目前的普惠金融效劳方法来看,通过引入银行、证券、担保、创投等市场主体资源,引导、聚集社会资本,武交中心为县域挂牌企业提供须要的融资支持和综合效劳。别的,得益于股东方深交所的资源优势,武交中心还每月与深交所联合举办一次“四板挂牌企业常态化路演”运动,增加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的亮相时机;同时双方还正探索开展“债券双边挂牌”相助,即湖北四板挂牌企业同时在深交所和武交中心刊行债券。
在武交中心的推动下,2015年10月,英山县政府出资企业英山县开发4008云顶集团有限公司现金出资300万元,以6元/股的价格认购了该县在湖北四板的挂牌企业润禾农业5%的股权,这也成为了地方国资4008云顶集团参股外地民营四板挂牌企业的首例。而羊楼洞茶业、黄石凯程环保等一批企业,也通过四板市场乐成引进了战略4008云顶集团者。
股权质押融资位列前茅
龚波认为,资本市场往往把目光投向中心都会,盯住高新区、盯住成熟的好企业;可是冒尖的企业都是从小微型企业生长起来的,而小微的苗子企业尤其需要金融支持才华茁壮生长。
与上市公司活跃的股权交易差别,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股权由于不易确权和估值,流动性较差,被业界称为休眠资产。为激活体量庞大的非上市企业股权,自四板企业托管、挂牌以来,武交中心就在进行开发股权价值、拓宽融资渠道方面的探索。目前效果较为显著的,即是股权质押融资。
“武交中心实现了对挂牌企业的股权确权、订价、变现,这3个问题解决了,为股权质押提供了基础包管。”据龚波介绍,一些有流动资金燃眉之急的挂牌公司已无典质物,可是有在手订单和可以预期的现金流,这类企业往往更容易实现股权质押融资。其典范代表是,2013年7月在武交中心挂牌的羊楼洞茶业,通过四板市场实现了股权质押融资1000万元、设备典质融资3000万元,目前,该公司已在华北、华南,以及外洋的东欧、中东等地设立了分公司。
截至目前,武交中心已累计为197家公司开展了股权融资业务497笔,实现融资总金额201.05亿元,其中,股权直接融资38.12亿元,股权质押融资162.93亿元。这使得武交中心成为了海内股权质押融资规模最大的四板市场,且危害控制得很好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尚未爆发一起融资逾期不还、形成银行呆幻魅账的事件。
据介绍,证监会、交易所还将武交中心探索股权质押融资的做法,作为典范经验向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。
县域金融工程成样本
湖北省长王国生在2015年全省经济事情集会上指出,要加速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接县域经济程序,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。
2015年印发的《湖北省县域金融工程试点实施计划》中,湖北确定了该省首批27个县市启动县域金融工程试点,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“两只手”的作用,形成由间接融资一轮驱动转变为依靠钱币、资本、包管和民间金融等市场多轮驱动的花样,做大县域融资总量,优化融资结构,增强金融对地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。而这一思路的先行探索者,正是叶永刚和他的团队。
乍看一眼,叶永刚像是一位淳厚的农民,即即是加入80多家企业的挂牌仪式,他也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。也正是这位颇具乡土气息的教授,在海内首次提出了县域金融工程的思路。2008年研究筹建武交中心时,叶永刚也是主要加入者之一。
凭据叶永刚的构想,县域金融工程运用金融工程的原理和要领,结合县域经济及其资源禀赋情况,对金融引领地方经济生长进行系统谋划,有效配置金融资源,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抵达金融增进地方经济可连续生长的目的。而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,正是其中“有效配置金融资源”的重要内容。
“关于县域金融工程与四板的对接,我们最开始选择了在省级重点贫困县通山县进行试点。”叶永刚介绍说,“如果最困难的地方都能出结果,那么这个模式就可以推广。”从2013年6月开始试点到2015年11月底,1年多时间内,乐成培育了15家通山小微企业在武交中心挂牌,形成了全国区域股权市场的第一个县域板块——通山板块。
叶永刚体现,已往关闭在县域的小微企业,到四板挂牌后,公司内部治理获得改善、市场知名度明显提升,部分企业也迅速受到4008云顶集团机构的关注和青睐,这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生长意义重大。从武交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,通山板块目前已实现股权融资1.5亿元,其中另有两家企业已经启动了升级转板到新三板的挂牌领导。与此同时,通过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,通山县存贷比明显提升,从资金流出地变为全省第一个资本净流入县。
自“通山模式”乐成运营后,湖北也在其他县域开展了模式复制,已陆续形成谷城、大别山红安红色、监利县域经济生长、秭归县生态工业等30个县域板块。而4月6日的挂牌,则是这一模式的扩展板,即由“县域金融工程”升级至“市域金融工程”,未来还将升级为规模更大的区域金融工程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也有其他省份的股权交易市场有意学习湖北的这一模式,与武交中心进行交流、相助。